您当前的位置:中心美术馆 > 展览

江南:沈行工、方骏、庄弘醒学术创作展

开幕式:
展览时间:2019.02.05 - 2019.02.28
地点: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640.jpeg


展览时间

2019年2月5日——2019年2月28日


主办单位

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协办单位

南京十竹斋画院





艺术家介绍


沈行工照片.jpg

沈行工


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油画作品曾参加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世纪中国油画展,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中华意蕴——中国油画国际巡展,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等重要展览。2014年初及2013年末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如歌的行板——沈行工油画作品展”。




方骏1.jpg

方骏


1943年出生。

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

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美术系系主任。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先后在中国香港、台湾、广洲、汕头、南京、西安、北京,美国纽约等地举办个展。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倚江南·方骏中国画展”。在日本东京、大阪,法国巴黎,瑞士巴塞尔,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迈阿密,英国伦敦等地参展。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野间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专业机构收藏。出版个人文集1种、画集17种。


庄弘醒 照片.jpg

庄弘醒


1940年生于浙江南浔。

196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1年进修于巴黎Academie de la Grande Chaumiere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为江苏省连环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水彩水粉艺术委员会委员。退休于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

 

参展:

入选第八、九、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二、三、四、五、十届水彩大展,入选中国水彩画百年展,入选全国“40位老艺术家水彩精品展”,入选“世界华人水彩精品展(中国台北)”,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及《中国水彩画史》等,入选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 

个展:

1997年于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水彩个展,2001年于巴黎黄土地画廊举办水彩个展,2016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展,2017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艺术展,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获奖:

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双人作)第二届全国水彩画展唯一奖江苏第五届水彩画展金奖李剑晨双年展银奖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唯一奖首届江苏连环画评奖二等奖全国高师曾宪梓教育奖




作品赏析


640-1.jpeg

沈行工  蓝色河湾  8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5


640-2.jpeg


方骏  静岸双渔舟  56×142cm  纸本设色  2009


640-3.jpeg


庄弘醒  秦淮梦之一  60cmx90cm  水彩画  1993







沈行工、方骏和庄弘醒三位老先生的联展用“江南”作为标题我觉得是再妥帖不过的了。我曾多次写文章强调“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在艺术领域中,“江南”甚至是一个审美的标准,它代表着某种美学趣味和艺术风格,其内涵和形式包含着这样的元素:唯美、含蓄、平和、精致、细腻、纯净、委婉和疏放等等。这种审美追求和呈现不仅在绘画方面表现突出,在诗歌、音乐、电影、戏剧乃至建筑方面也是异曲同工。

应该说,沈行工是一位地道的江南人。因此,作为画家的他,用画笔去表现江南的山、水、人、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与契合使他在表现江南山川和阐释江南精神等方面得天独厚,同时又能独树一帜,直抵堂奥,达到一种崭新的境界。其实,沈行工的“江南系列”是从人物创作开始的。他的早期作品《月桥镇的早市》《渡口细雨》和《小镇春深》无不是以人物为主线,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江南百姓的各种生活场景。但后来他作品中的人物渐渐地隐退,那些过渡性的作品如《蓬船》《鱼塘》等虽还留有人的痕迹,但已不见人的踪影。最终,沈行工使自己沦陷在了江南的风景画里。以我的理解,沈行工曾热情地在作品中讴歌江南百姓诗意般的生活,但他毕竟是一个旁观者,就像勃吕盖尔那样,他描绘农民舞蹈和农民婚礼,流连于乡村的酒肆饭馆,甚至将自己画在其中,但他究竟还是一位城里人,也是一位旁观者。真正能让沈行工先生走进或彻底融合的还是江南的山川秀林、阡陌田野,那些个世界里深藏着他魂牵梦绕的艺术宝典,需要他去发现、挖掘和彰显。沈行工性格宁静而淡泊,他也更需要一方寂净、自由、排他的天地,而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乐在其中的喧嚣早市。这也许是他作品主题和风格转变的重要动因。在他的风景王国里,他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独享者,一个主宰者,自然之精神与他的心灵之追求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沈行工的江南风景绝不是现场的写生或简单的再现,而是一种自然的重塑和精神的建构。他笔下的那些碧绿田畦、旷远青山、湛蓝湖水和紫灰树丛无不带有主观的意念和色彩,宛如一首首动人的田园交响曲,他是通过风景在宣示他的艺术主张。所以,他的绘画是自然的,更是精神的。

其实,方骏也是以人物画的创作走向江南的。他早期的作品也都是一些江南百姓生活场景的描绘,如《朝采桑》《梅子黄时雨》等,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个人的成长史上,方骏似乎与沈行工一样,留有同样的轨迹,他们最终都是由人物转向了自然,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转向了风景,一个转向了山水。如果说沈行工走进江南风景是为了彻底地与之融合,去触摸它美妙的律动,捕捉它变幻的意象,而方骏的走进似乎是为了走出。当然,他的走出不是一种回避,而是好让他以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姿态再重新返回其中。因此,方骏的山水与现实渐行渐远,他的再造之境有一点禅意,也有一点道味,尽管它们充满了现实元素,如归舟、渔网和石桥等。事实上,方骏的山水是他的梦里家园,理想王国,每一个角落都被凝重的乡愁填满。有时候定睛久看,你会觉得画中的山水会变得抽象起来,抽象成为一种精神图式。所以,方骏的转变,不是简单审美趣味的选择,而是哲学思考的驱动,人生感悟的使然。对方骏来说,他的山水不单是用来让人观的,更是用来让他隐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骏不算是地道的江南人。他祖籍安徽,出生在苏北的板浦。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曾求学于南京,后来又长期在此工作。也许我们会认为是江南文化的浸润改变了方骏的心性,使他对这片土地变得格外的钟情。润物细无声或许是江南文化的一大特征,但它却也养性留有痕,林风眠被浸润过,苏天赐也被浸润过,最终也成就了他们的江南辉煌。但我以为对方骏而言,与其说是改变,倒不如说是激活,是江南的山川和江南的文化激活了藏匿于他灵魂深处的原始“江南情结”。这个情结不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好愿景和精神渴望。因此,方骏笔下的山水也不是地道的江南,它们是综合的、多元的、重叠的,融合了徽州之江南、湖州之江南、苏北之江南、金陵之江南、江南之江南,最终凝结并升华为方骏之江南。

庄弘醒的江南又是别有一番滋味。他的表现对象既有人物,也有风景,或者可以说是人在景中,景中有人。但他却固执地把他的人像和物象定格在了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所以,他画中的日出月落、细雨熏风,还有午后的漫步、夜半的琴声,以及在庭院和巷口发生的所有故事,都是过去时,都是民国味儿。

庄弘醒的故乡在浙江的南浔,一个最为经典的江南小镇。他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也目睹了民国的仓皇落幕。在他的记忆中,故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既有小桥流水,也有庭院深深。传统的淳朴民风与现代的文明潮流在那里交汇,构成了简朴平静而又丰富萌动的民国乡村生活。但对庄弘醒最为致命的是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个人的磨难,他始终沉浸在他的童年记忆中,难以自拔。而且,这种记忆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隐退化,反而因为时间的累积而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最终仿佛凝固成了一张刻录着如歌岁月的唱片,随时可以回放,随时可以沉醉。就像普鲁斯特那样,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用细腻入味的文字去描述、去丰满儿时的记忆,庄弘醒则用如歌的画面去还原、去放映记忆中的故事和场景。如果要说乡愁,这才是一种无可挽救的乡愁。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伟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