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心美术馆 > 展览

袁运甫作品展

开幕式:2010年4月9日14:00
展览时间:2010.04.09 - 2010.04.25
地点: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10年4月10日——2010年4月25日


展览地点


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策 展 人


曼 青


主办单位


南通市文化局


协办单位


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特别支持单位


南通川东石油有限公司 江苏澳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开幕式时间


2010年4月9日14:00


学术座谈会


2010年4月9日15:00




主题:

A. 袁运甫的艺术及通籍艺术家在近、现代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 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市艺术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4月10日,南通籍艺术家“袁运甫作品展”将在南通中心美术馆举行。此次将展出袁先生从50年代至今创作的水粉、彩墨等近九十件作品。这是袁先生离开南通六十年后首次返乡举行个人作品展,袁老说:“他是怀着无限的敬畏之心,静候家乡人民的批评和教诲”。

袁运甫,1933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在艺术创作上,袁运甫先生倾几十年的心血,力图在中国画和公共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西画研究工作,先后创作了大量的水粉画,并在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出版了《怎样画水粉画》一书。进入60年代,他开始进行彩墨画创新研究。这次参展的《三姐妹》,正是他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作品。70年代,袁先生以超常的毅力,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这批充溢着浓烈生活气息的作品,成为那一代艺术家勇于为艺术献身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后,袁先生通过他的艺术积极参与到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去。他是举世瞩目的“首都机场壁画运动”的主创人员。近三十年来,他的公共艺术作品遍及大江南北,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邓小平陈列馆、中华世纪坛,到城市地铁、公园、大型建筑等公共空间。

袁先生在创作之余,还撰写了大量文章和学术论文。他曾出版《悟艺集》、《装饰绘画散论》、《有容乃大》、《袁运甫》等文集,主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四十年来的《艺术设计》、《中国当代装饰艺术》、《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部分卷目)等重要的学术著作。

袁运甫先生的艺术以乡土、东方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他熟练运用西方绘画——特别是印象主义表现手法,从现实社会中发现生活的美和美的规律,形成了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现代中国画艺术语境。我们可以在袁先生的作品中,体会到老一代艺术家是如何面对主流的艺术思潮,如何应对社会的政治风暴,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如何在时尚的西方创作潮流中严守自己的文化底线,如何在中国现代文化处于弱势地位时顽强坚持,保持自尊、自爱、自重生活态度的生动案例。

本次展览以学术性、研究性、图文并茂的展陈方式,并试图通过展示老一代艺术家的艺术思绪为轨迹,厘清中国近、现代艺术学派的精神轮廓,体味中国艺术家的艰辛努力和积极成果,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更明确的理论思想基础,适时合理叙述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发展体系。



向袁运甫先生致敬

陈丹青

 

袁运甫先生的艺术生涯,今已度越五十春秋。半世纪以来,先生师从共事的前辈,或凋零,或身退,当今艺坛,尤在“公共艺术”领域内,若论承上启下,门类广涉,功业深厚,竭诚奉献如袁运甫先生者,诚哉硕果仅存。

据先生自述,早岁入杭州国立艺专,时在1949年秋,其求艺问道的全过程,正与新中国同龄。昔五十年代,先生由中央美院而中央工艺美院,风华正茂,即慨然有“大美术”宏愿;六十年代末,文革乱世,先生潜沉修炼,艺事不辍,而竟初成日后画境:七十年代末,值先生年富力强,忝为主事者之一参与机场壁画盛举,从兹俨然后文革全国范围草创“公共艺术”主将。自八十年代中执掌装饰艺术系整十五年,德高望重,育人无数,此一时期中央工艺美院教学实践的灵魂人物,无疑是袁运甫先生。     

大致说来,袁运甫先生的绘画观是多极的、综合的、功能的、时代的——他所胜擅的画工,在纸本、油彩、壁画及各种新旧媒材间往来无碍,既多且杂,而能专精;他所追慕的美学,兼取敦煌、南欧与墨西哥古今壁画的恢宏博大,及上世纪欧陆早期现代主义绘画的简明严整;他组构作品的图式,以中国古典雅文化俗文化符号与现代西方设计学相交错;而他所秉承的宗旨,要言之,是为寻求当今时代为大众、为国家的新艺术,其情感立场,根植于民族自尊,其眼界胸襟,看向世界与现代:这原是几代本土艺术家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契合的大理想,而在数十年曲折反复的文化情境中,时或受挫,时或推展,时不免流于口号与空想。可喜者,袁运甫先生精力弥漫、身体力行,天性达观、现世、积极,正是一位雄心勃勃,在“现实”与“实现”之间不倦周旋而能始终高悬理想的人。

袁运甫先生的公业,多有评价,而其教养与师承,委实来历不凡,殊可表说。

先生初在江南的老师,是倪怡德与关良。之后,师从习染者有林风眠、吴大羽、董希文、卫天霖、吴冠中等,均为国中纯绘画才子。关、倪二位取后印象派及巴黎画派旨趣,落笔肯定,幅面简括,先生开手作画,即不落繁琐拖沓之弊;而林风眠的潇洒奇幻,吴大羽的神采飞扬,及董希文命题创作而能绚丽多姿,均在不同面向予先生壮年期绘画观发生莫大的影响——其时,国中尚未有“公共艺术”之说,而以昔视今,今日“公共艺术”作者群谁曾有此之幸,与上代纯绘画精英交接同堂,孜矻锤炼?

及至北上,有如命运的伏笔,袁运甫先生得与张光宇、庞薰琹、张仃、祝大年、雷圭元诸元老因缘际会,为其纯绘画基础豁然开启别一通途,他日遂玉成先生“大美术”宏愿。此亦今之视昔,感慨所在:先生对上述师长始终景仰感念,此非仅尊师之德,更有同道同志之谊——自中国新兴美术事业起,有别于徐悲鸿先生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刘海粟先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当年草创工艺美院师元老,自始即抱持“第三主张”,相对于徐、刘二说,兼其偏而求杂、存其理而致用,尔来异同互见,各有交会——其中张光宇并张仃二位,说来乃画道之杂家也,本无心标榜一家;祝大年、雷圭元二位,工艺美术专家也,亦与纯绘画之“纯”有隔;更有决谰社公子庞薰琹,绘事隽雅,虽以装饰美学入于水彩油画,实与“公共艺术”有涉而无迹,也难归类。他们既不能视作任一画种的独幅画家,也不入政治性“主题创作”套路,他们各备巧艺,旨趣纷杂,脉迹虽殊,实则志同,其志,即在汇通雅俗,光大公共艺术。平心而论,以上人物均属当年自外于单一绘画取向的艺术家,惜乎虽负盛名,实为主流美术界“另类”,他们的共同际遇,是有理想而乏善局,虽开派而难施展,始终被置于“工艺门类”之偏,用则用矣,终不能纵意而为。

然以上精英的教学生涯毕竟相对有为,遗泽后学,后学之中,乃有袁运甫先生集采众家,脱颖而出——当工艺美院诸元老数十年聚散荣枯,壮志未酬,而居间传承,允为中坚,今惟袁运甫先生可谓荥荥大者,卓然有成。  

二十多年来,先生于重要场所创绘的公共艺术宏篇巨制,历历可指;而先生前三十年绘事如何铺垫酝酿,鲜为人知:本次回顾展及精印画集收入逾百件单幅色彩写生与创作稿件,此前几乎未曾面世,实为窥探袁运甫先生轨迹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本,弥足珍贵。而比照今之院校现状,怀想昔年艺术教学,俯仰之间,感慨多端。

这批作品分两类,一是为壁画所作大型稿本,是宏篇巨构的“第一叙述”,精彩纷呈,极富观赏与研究价值;一是先生数十年壮游天下的水粉写生,量质丰厚,元气淋漓,更呈示惊人的才具与功底,其特质,一是观照把握的主动,二是手法的提炼,三是局面与气势的营造。尤可注意者,这批画作既备高难度手腕而有别于技术习练;既是大型创绘的详尽素材而迥异于虚构篇章——志在“公共艺术”而积有倾箱盈筪的写生,临场写生,又能姿意操纵而不违写生之道者,遍观晚辈画手,非单技艺沦失,难望其项背,是连写生作为画家的职业“操守”,亦迹近无传矣。

 袁运甫先生对景,著眼大体,无惧纷杂,遍揽细节,不落琐屑:举凡远畴近树、船桅钢筋、花枝标语、人群动态等,在在放胆描绘,取舍自如,凡有临场经验者,便知此为写生大难,非“主动”不可为也。而在景物纷繁间,观其“象”,成于“篇”,取其“姿”,形于“笔”,总能位置妥贴,主次俨然,此端赖“提炼”之功也。尤可叹者,乃画中无比丰沛的豪情。其中以成于文革期间的大幅水粉,份量最重,气格最大,而竟一日一幅,一幅一局。其作法,多循西画规矩,落幅则大有两宋山水画居高临下,万般皆备于我之慨,以至每取一景,不论峰峦村巷厂区港弯,亦或万瓦鳞次名城广厦,先生必兴致勃然,务尽登高望远之胜,于是对景四顾,胸次浩荡,惟恐不得阔大,至于极端者,有化工场全景一幅,先生竟攀抵烟囱顶端,荡然临风,展画竟日,其苦可知,其壮怀可佩也。

闪烁之间,这批作品隐然可见前辈作画的缤纷意趣,如关、倪的简扼,庞薰琹的璇旎,董希文的响亮,吴冠中的姿肆……,经袁运甫先生调理经营,乃自出一格,转呈朗健强旺、欣欣向荣之象;再与先生近二十年“公共艺术”巨制一并审视,则表里映照,旨贯始终,匠师风范,焉然在矣——大风景、“大美术”、及至公共壁画大山大水,一路行来,体格硕大的运甫先生总归是雄心大,气象大,格局大,以至吴冠中先生为文,称袁运甫先生消化力强,因其食量也大。

先生谦抑。这批写生画竟长年铺存床下,默不示人,近日得缘趋访观览,先生惟据案陈示,了无得色,若平常然——我与先生本非师生,也无私谊,仅或一面之识,而在二十一年前赴纽约前夕,值先生访美回京,忽来语告,面有喜色,称示我画作图片于纽约华莱·芬德里画廊,彼有意代理,适可去也。及去,果然如是。尔后音讯不通,竟未称谢,匆匆十八年过去。新世纪前夜忽得越洋电话,竟仍是运甫先生报信,唤我归返,辅助教学,于是遵命启程,赴任及今,将四年矣。

今夏,运甫先生年届七旬,有亲属弟子设局湖上,为师尊庆祝华诞,湖风轻飏,场面和煦。众生相继感言,每称先生执教数十载,提携后辈,不遗余力。念及先生二度报信所为者何?虽有恩于私我,实出以公心。

先生今入于“从心所欲”之境,望之老而弥坚。晚生言不及义,草成此文,谨向袁运甫老师致敬。

                            

 

2003年岁阑写在北京   



袁运甫的寰宇

                                     吴冠中

 

    我于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袁运甫相识,我们同系共事,相处融洽,迄今四十年矣。

   工艺美院有一股暗流,就是怕学生爱上绘画便影响工艺专业。我教绘画基础课,作为打工任务是无妨的,但观念上,认为造型根基不深厚便提不高设计能力。因此绘画教师与设计教师间隔有一层膜,彼此看对方不清晰。而袁运甫,他作为专业教师,却强调绘画基础。他热爱绘画,自己绘画功底厚,素描、水粉、油彩,十八般武器件件熟练,这便是我与他之间的纽带,是我们从友谊到相知的永不枯渴的源头活水。

   惺惺相惜,我们更深一层的彼此理解是在文革下放农村。在李村,在巨大的压力下偷偷作画的苦乐中。我无奈中利用了粪筐作画架,第二个也背起粪筐的便是袁运甫。我们二人无愧是粪筐画派之首。写生本身是一种战斗,没有这种基本的战斗经历的人要上艺术战场,难以设想。我和袁运甫是在长期写生战斗中培养的战斗友谊,我们仿佛是走过了艺术长征的老战友。我们经历过的战役从上海、苏州、吴县、黄山、武汉、三峡、白帝城、万县、重庆,一直到浙江温岑及胶东的许多渔村,我们画过同一个对象,或各画不同的对象,在作品与被写生的对象的差异间,彼此比较,便更深入理解各人的着眼点与不同情思。这种令人陶醉的艺术生涯孕育了我们的人生气质和艺术素质,我们对此永远怀念!

   袁运甫似海绵,他吸收一切养份。从院内的张光宇、张仃、庞薰琹、祝大年、郑可等老师一直到社会上各画种的专家,甚至学生。他从不放过学习的机缘,至于国外当代各门类的突出代表,我是连名字也不熟悉了。他精力充沛,贪食,又有一个强劲的胃,善于消化。另一面,他爱才,恨不能收尽才华为我院所用,这方面他寄厚望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时时流露这种心态。

   袁运甫的写生绘画作品,我比较熟悉,他对形的掌握十分严谨,对色力求强烈而丰富,他的画面充实,每次作画如欲予读者丰盛之宴,这位厨师善用调料,肯下细工,但求创造出真正的美食,今日看他数十年前李村的作品,仍散发着当年简陋厨房里烹饪的余香。他作水墨,从传统荷花的变种到现代钢桥的构架,探索之中力求超越时空。精力过人的老袁永远紧追时代,他跑得快,我已老迈,往往看他远去而欣赏其背影了。他作了许多大型壁画,我未能尽睹。大型壁画又有大型的新问题。“尽精微而致广大”,这话值得思考,尽了精微未必能致广大,甚至有碍于广大,堆砌与延续决不等于广大,但这在当前却有泛滥的倾向。在广大中又尽精微的作品肯定不少,但要害是致广大,传统中精微而不广大的壁画不足为师,新时代的新壁画如何结合新环境,新情调,新气氛,有待子孙的大胆创新。袁运甫看尽古、今、中、外的壁画,正肩负着创造新传统,启发后来人的重任,他的寰宇无限量。

 


回乡画展自序

袁运甫

 

离别家乡一甲子,心里总有无尽的话想和父老乡亲们倾诉。

记得我六十岁时,邱丰兄嘱我回来办《省亲画展》,时光如飞,一晃近二十年矣。邱兄虽已驾鹤西去,而我总忆起他的盛情,记得要按时回家向乡人汇报的承诺。

家乡永远是美的。

家乡的石板路、白粉墙,每家户门上的年画,庙会、灯会,松糕、江鲜刀鱼、脆饼、鲍瓜、野鸡丝……。南通的生活是富足而优雅的,南通人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却安于现实平和而有质量的生活。这种态度一度为充溢着进步观的外人所不解。然而对我来说,正是这份平静和波澜不惊若濠河般的习性,让我积蓄了一种内在超然的力量,在艺术事业上坚持、自信、自由、自在。

南通在地理上偏居江北一隅,可谓闭塞。但它的思想是高度自由、活跃而多动的。近代多少文人骚客蛰居或途经于此,他们的思想引领了南通的文化走向自信和成熟。这亦是南通人在社会大跃进、大变革中沉着矜持、坚韧智慧、应对有绪的原由。这一传统在我们的血液中自在地流淌着,不管你走到何方,它都会在你人生的选择和判断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我从艺六十几年,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成长、奋斗。我力图以艺术来展现人类世界的现实和精神之美。尽管经过了多种文化上的洗礼,到如今却发现这一切的努力是殊途同归了。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成就了文明的进步。我在本展中向你们汇报我近六十年来的基本追求和努力,不管它是西风或东风,在冲突与融合中铸就了我的思想。我将这最真实的一面,呈献给我的家乡人民。

绘画性的美,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坚信这个包括色彩、造型、线条、块面、具象、抽象、构图、技法诸多问题组成的乐章所反映的审美力量,不会因任何新艺术形式的出现而萎缩,甚至死亡。

我想今天的青年,我的南通乡人,应该有更好的条件和视野,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超越文化和地域、历史的局限性,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人类文明的脚步,要有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的气魄和豪情,来表现我们今人的生活和理想之美。

最后,我在此衷心感谢南通市文化局为我主办此次画展,感谢南通中心美术馆。我支持他们以民间私立的形式创办这样一个艺术殿堂。我对他们的努力深表敬意!

 

 

 

二〇一〇年四月于清华大学


 



 86-蝴蝶花.jpg

60-刺绣老小(一).jpg


57-镜子前的两个模特.jpg

48-南毗尼之旅.jpg

33-秋.jpg

88-江南水乡3.jpg

90-石头坡(浙东渔村之二).jpg

2-朱荷碧盖.jpg

4-幽香.jpg

5-青绿河塘.jpg

30-玉兰花开.jpg

174-平湖秋月.jpg

161-南通狼山秋色.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