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心美术馆 > 展览

邵大箴水墨画展

开幕式:11月1日
展览时间:2008.11.01 - 2008.11.12
地点:南通市中心美术馆一层

邵大箴水墨画展


展览日期


11月1日――11月12日

 

展览题目


邵大箴水墨画展







畅神随想

 

——读邵大箴先生的水墨画

 

余丁

 

 

第一次看到先生的画是在三年前,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的他的个人画展上。那一次着实让我惊讶,因为尽管原先听说先生在画画,但始终没能谋面,转眼之间,先生已经画了20年了。也许跟我一样,很多先生的学生辈,乃至他的同辈们也是在那一次的展览上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并且深感惊叹。回头想来,20年间,先生竟未将他的画示人,而埋头于“煮墨斋”中的创作。

 

先生喜爱画山水画,他的作品固然画的是江南的山水丘陵,有灵秀之美,但却决不拘于小景。尽管尺幅不大,却可在方寸之间营造磅礴气势。如果光看画册而不见原作,还让人以为是一幅大画。画中讲求笔墨,却不依恋笔墨,因为笔墨只为表达心灵,笔情墨趣均源于自然。 而传统笔墨和章法融会于西式风景的构图之中,便是小景,也足可造势。

 

先生是中西兼通的学者,以其对于西方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对中国艺术深厚情感,他的画是中西两种观察方法的结合。 然而我却不敢说先生的作品就是走的中西融合的路子。因为所谓的中西融合,是把“中”和“西”做了二元的对立,结合不好便显生硬。而先生在画水墨时,则把“中”和“西”看作是一件事物, 比如就书写性这一点来看,中西艺术就在某种程度具有相通性。既然是同一件事情,中西的融合便可发于自然。

 

在跟随先生研习艺术史的过程中,常感叹先生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和眼光,那种艺术感受不是能从任何考据或对文献的梳理中可以获得的。我想先生在水墨画中的摸索,给他带来了艺术创作过程的体验,除了满足与快乐,还给艺术史研究带来了难得的直觉与想象。而长期艺术史的研究又使先生深谙艺术之法度,他却不苑成法,张弛有度,取无法之法,这的确需要一种精神境界。

 

古人有山水畅神之说,那是指自然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山水之美,可寄托无限的情怀,而要达到那种至高的畅神之境,则需要有不断修炼的过程。这样看来,畅神既代表一种境界,也描述了一种精神状态。邵先生的画作于20年间几乎未出他的“煮墨斋”,学生抖胆揣测,莫非先生也心想那至高的境界。不管是否如此,20年的磨练足可见先生的心性,而画中透露出来的文人气度,知识分子情操,却是我们的榜样。

 

 

 

                                                                          2008年9月于煮墨斋边






作者介绍


邵大箴 ;一九三四年生,江苏镇江人, 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出版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雾里看花——当代中国美术问题》等。主编《外国美术名家传》(与奚静之合作》、《现代艺术辞典》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曾在国内外参加联展和个展。1995年参加韩国汉城“当代中国画大趋势”展。1996年在澳大利亚科悉尼苏拉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并出版《邵大箴画集》(台湾《山艺术家选集》)。1997年在法国巴黎芒(Mann)画廊展出5幅作品。作品被一些中国及外国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作品曾在《艺术世界》、《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美术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作品欣赏


04.jpg

04.jpg

07.jpg

08_编辑.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