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丈木禅意作品展
展览时间:2009.04.18 - 2009.05.03
地点:南通市中心美术馆
展览名称
云上·丈木禅意作品展
展览时间
4月18日――5月3日
开幕式
4月18日下午15:00(馆内)
艺术家介绍
刘峰先生,号丈木,祖籍安徽,196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从小在父母的启蒙下5岁开始练习书法, 17岁进入故宫临摹唐、宋、元、明、清的字画。1993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工艺设计学院)雕塑系。1992年至1994年先后在中央美院国画系、油画系进修。1997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系研究生毕业。
刘峰画论:
笔墨传心境
结识刘峰已有多年,他平日给我的印象是微笑多于言语,可是,每每谈起画理时便古今滔滔,突现庐山真面目。上至三代秦汉、下至晚清民国,名家画论、各派异风,娓娓道来如同高山流水连绵不绝,足见其读书万卷。后来知他17岁即在故宫临摹古画,同年,又在北京广济寺得中国佛学界大家正果法师、赵朴初居士开示。
即读即画的苦行僧般的生活,使刘峰得以体悟圣贤精华,并深得其三味,这是画家少年所获胜似黄金的财富。难怪在我初见刘峰的画作时,便吃惊于他年纪不大却出手即是大家的风骨与气韵,这是少年修炼而大悟的必然。
刘峰的花卉大写意是我们难得一见的“逸品”——梅兰竹菊四君子在他的笔下充满灵性,虚虚实实却气韵生动,意到而笔不到,恰似雾里看花,飘逸而洒脱,真可谓有君子之风,它们显露的是画家十足的才情和功夫。
看刘峰的山水又简直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他把中国画的笔与墨玩得得心应手,那层峦叠嶂、云遮雾罩的山山水水,经他的笔墨浸润皴染,便能够以令人迷醉的气韵魔幻般地跃然纸上,并让人一下子进入到他所设定的境界中去。
前不久,我在珠海采外景时偶然见到刘峰的一幅长卷,当时随我同行的摄影师、美术师都被折服了。面对这幅画,我们感觉恰似一个摇不完的长镜头,那无尽的镜头缓缓地缓缓地摇啊摇摇啊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无尽的美景中,有山水流动的天籁,有大自然壮美的交响。
大凡伟大的画家,其性格特点无不纵横恣肆存奇逸之气。刘峰的“奇”,我以为是其才情之奇,奇得有个性,奇得有风格。他不仅大写意山水令人叫绝,他的南宗山水同样让人称奇。我曾有幸见到他的一幅八尺金板巨幅山水,居然是用细笔勾勒皴染而成,万山层林、庙宇房舍,笔笔中锋、处处阴阳,用放大镜赏其微妙处,那线条、层次和气韵竟直追董巨,足见其基本功之扎实。完成这幅画据说花了4个月时间,在这个连空气中都充斥着浮躁与喧嚣的社会,这样坐得住、沉得下,有如此定力和耐心的画家已不多见矣。
看刘峰作画也是一种享受,那是一个世虑冰释、潇洒出尘的逸士挥舞着画笔,在和谐的语境中与宣纸的交流。这让我们在品味他的画作时,可以体会到一种静雅的格调。他把大自然的静态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在那静谧之中,可听林中的鸟语,可闻近处的花香。参禅悟道而又热爱自然,这让刘峰在面对日月星辰、山川丘壑、烟雨晴岚时,始终保持着博大而空灵、静雅而神圣的心境——这样的心境转化成画作时便呈现出淡定不躁的品格,是谓山水的大美。
我是电影导演,电影是用造型的艺术从情景中去表现天地人的灵性,我看刘峰的画也是直指人心,出神入化,行云流水却又似云非云、似水非水。心境即是对天地人的化入,刘峰的画说到底是心境的写照,只是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这种超凡的心境表现于笔端,以笔墨呈现于纸上,成为美的永恒——这就是天才了。
李前宽
2009年3月10日于北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含道映物
——刘峰绘画艺术散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对中国画纲领性的要求和总结,它既强调了对自然事物外在的观摩和学习,又强调了通过外在学习而最终使得“性解心开”的内外统一。作为画家的刘峰,倒像是鲁迅笔下的行者,实践着对艺术的这一亘古信念。
百年来的社会变革,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反而使我们很多的文化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近30年的经济复兴,终于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但是,看似繁荣的时代当中,纷杂、浮躁、不完整、简单和不稳定却充斥着每一个领域。
书画界也是一样。很多艺术家没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更不了解中国画独有的审美特质,而西方的东西又是那样的庞杂和遥远。在东方与西方的审美之间徘徊,他们使自己的内外世界产生了隔裂,从而失去了传统中最珍贵的内敛、内省,以及对生命体验的最重要部分。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峰却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格物致知”,用生命去体验那永恒的“当下”。
刘峰曾在中科院研读过宗教学,这使他深谙“儒释道”的传统精神。对于绘画,他又不乏“师古人,师造化”的经历——他曾在中央美院学习过雕塑、油画,也曾在故宫临习过大量古画,他的足迹还曾遍及名山大川。这样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使他体味到了传统文化中内敛、浑厚、精微、神秘和自然的丰富内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一状态下,刘峰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是“非物相,非心相”、“即物相,即心相”、“似与不似,即是即非”的一种生命的真实。
纵观刘峰各个时期的作品,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和题材,但是,细一品味却有一种内在的统一精神抑或说是一种统一的风格。当你把刘峰的绘画技法和题材外在的形式略去,用心直面作品时,那一份平常的真实可以与你对话、让你感动——清新、通透、纯粹、宁静的东方美学精神便呈现出来了。
静听凉飙绕洞溪,
渐看秋色入冲微。
渔人拨破湘江月,
樵夫踏开松子归。
就借用古德的这首偈子来做这篇短文的结束语吧。
妙虚于天华峰
己丑年二月十九日
(作者系九华山吉祥禅院主持、沩仰宗第十一代禅人、当代著名画僧)
作品欣赏